特斯拉不隐藏初期续航下降——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 rory lee
- 6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电动车在使用初期出现续航下降,是一种常见且自然的现象。在特斯拉用户中,也有人反馈车辆交付后,续航在初期阶段下降得比预期更快。
这可能是因为特斯拉在设计上选择让用户看到电池在初期阶段的自然衰减。换句话说,特斯拉并未通过软件手段隐藏这部分变化,而是有意地将电池的实际状态如实呈现给用户。
为深入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基于长期实车运行数据构建了一个电池续航衰减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在使用初期,续航下降速度相对较快,但随后会逐渐趋缓,呈现出非线性(non-linear)衰减特性。
下方展示的衰减曲线即为该模型的可视化结果。不过,为了保护模型算法与拟合方法的知识产权,我们有意隐藏了 X 轴(代表行驶里程)。这是为了防止其他厂商仿用或盗用我们的建模技术。

续航的早期下降还与SEI(固态电解质界面)层的形成密切相关。SEI 是电池内部自然生成的保护膜,有助于稳定电极表面,但在形成过程中会伴随一定程度的初始容量损失。
因此,这种变化不应被误解为电池故障,而是电池化学反应本身的特性以及电池管理系统对衰减控制逻辑的正常反映。
模型结构与解读说明
该模型包含三种情境:
电池衰减较快的情况
平均水平的衰减路径
电池管理良好的情况
模型不假设保修期内出现电池故障,即使在衰减较快的情境下,其衰减路径也设计为不会超出特斯拉的保修标准(如最低 SOH 或行驶里程限制)。
相反,若电池管理得当,或车辆在年限相对较短的情况下行驶里程较高,模型显示其总续航可超过 30 万英里(约 48 万公里)。
这表明电池的衰减速度会因驾驶习惯与充电行为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该模型目前尚未纳入“时间老化”(calendar aging)因素,因此:
行驶里程较少的车辆,可能表现出更大的衰减;
行驶里程较多的车辆,则可能看起来衰减较小。
该模型现已集成至 Dr.EV 应用中,用户可以查看自己的电池衰减趋势。不过由于 App 的可视化限制,最多仅显示 100 个数据点,因此原本为非线性的衰减曲线在图上可能看起来接近直线,敬请理解。

コメント